近日,淄博热电厂冷却塔维修项目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并通过验收,标志着华东地区热电行业在冷却设施系统性维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。该项目以 “结构安全加固、热力效率提升、节能降耗改造” 为核心目标,针对冷却塔长期运行中出现的混凝土劣化、填料老化、设备损耗等问题,实施了从基础修复到智能升级的全流程改造,为热电厂夏季高负荷运行筑牢保障。
项目背景:冷却塔运维的紧迫性与技术需求淄博热电厂冷却塔建于 2005 年,作为机组循环水冷却的关键设施,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发电效率。近年来,冷却塔出现混凝土塔身裂缝、淋水填料破损、风机效率下降等问题,导致冷却效率降低 15%、能耗增加 8%。此次维修响应国家 “煤电节能降碳改造” 政策要求,结合华北地区冷却塔典型病害特点,制定 “诊断 - 设计 - 施工 - 智能监测” 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项目亮点:技术革新与功能优化的多维突破 结构安全加固:从 “局部修补” 到 “系统强化”采用 “碳纤维布 + 聚合物砂浆” 复合加固技术:对塔身裂缝(最大宽度 0.3mm)进行压力注浆修复,注入改性环氧树脂浆液,固化后抗压强度≥40MPa;塔身外侧满贴碳纤维布(厚度 0.111mm),提升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,抗风荷载能力从 0.45kN/m² 增强至 0.7kN/m²,可抵御华北地区强风天气。更换全部破损的淋水构件,采用 FRP(纤维增强塑料)复合材料替换传统钢材,耐腐蚀性提升 10 倍,重量减轻 40%,降低塔身荷载。 热力效率提升:填料升级与流场优化采用新型 “S 型波” 高效淋水填料,填料比表面积从 100m²/m³ 增至 200m²/m³,水膜更新效率提升 30%,冷却温差从 5℃提高至 8℃,循环水用量减少 12%。通过 CFD(计算流体力学)模拟优化配水系统,在冷却塔内部增设导流板,使淋水密度分布均匀性从 65% 提升至 92%,消除 “干区” 与 “过水区”,热力性能综合提升 20%。 节能与智能化改造并行更换高效节能型风机电机,采用永磁同步电机 + 变频控制,功率从 160kW 降至 120kW,年节电约 120 万度;风机叶片采用航空级铝合金,噪音从 85dB 降至 78dB,符合厂界噪声标准。部署冷却塔智能监测系统,在塔筒、填料层、集水池等位置安装振动、温度、湿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,异常情况自动预警,维护效率提升 50%。展开剩余50%施工难点与解决方案:工业冷却塔的特殊挑战 不停机施工协调:为避免影响电厂正常发电,项目采用 “分区段轮流施工” 方案,将冷却塔分为 4 个施工单元,单单元施工时其余 3 单元正常运行,通过精准调度实现 “维修 - 发电” 两不误,工期较停机施工缩短 40%。 高空作业与防腐兼顾:冷却塔淋水装置距地面 45 米,施工团队采用 “吊篮 + 爬梯 + 安全网” 三重防护体系,所有作业人员配备智能安全带(具备坠落预警功能);同时,对金属构件采用热镀锌 + 环氧富锌漆防腐,盐雾测试 1000 小时无锈蚀。项目意义:热电冷却设施运维的 “淄博范式”该项目的完工不仅解决了淄博热电厂的设备隐患,更形成了适用于华北地区冷却塔的标准化维修体系:
技术层面:相关工艺被纳入《燃煤电厂冷却塔维护技术导则》,碳纤维加固与 CFD 流场优化技术成为行业推荐方案; 经济层面:改造后冷却塔年节水约 50 万吨、节电 120 万度,折合年经济效益超 200 万元,投资回收期仅 3.5 年; 环保层面:冷却效率提升使机组排汽温度降低 3℃,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8000 吨,助力电厂 “双碳” 目标实现。未来,淄博热电厂将以此次项目为基础,推进全厂冷却系统的数字化升级,通过建立冷却塔数字孪生模型,实现运行状态预测性维护,为华东地区热电行业的设备智能化运维提供示范样本。
发布于:江苏省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